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新闻

新机遇、新挑战:募投管退如何变, 创新之路在何方?— 第五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分论坛实录

2017.02.16 13:57

会议主题:2017(第五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平行论坛二


——新机遇、新挑战:募投管退如何变, 创新之路在何方专场?


主持人:万融资本创始人、万达集团原董事总经理 熊俊


嘉宾: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王俊峰

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 屈田

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 杨少峰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 李潇

中海资本创始合伙人 寇祥河

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 钱学锋

640.webp.jpg

演讲实录(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640.webp (1).jpg

熊俊:我们开始,今天这个论坛挺有意思,叫青年论坛,结果上来的全是老兵。为什么把我们安排在青年论坛呢?我理解台上很多朋友都是创业的,另外,在座各位的投资行业和方向都很新。另外,今天我们要讲干货、亮剑,让每位嘉宾把最主要的内容表达出来,所以我直接切入主题。投资行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且大家投资很多集中在热门的、热点的行业,今天我们交流一下,各位嘉宾他们在近这些年投资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整个投资逻辑是什么样的?另外,2017年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什么,看好什么热点行业和方向?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下面有请王俊峰总。


640.webp (2).jpg

王俊峰:这几年新的创业模式一直在层出不穷。两三年前我们开始投VR的时候,那时候挺冷门,到去年VR开始特别热,估值上天了,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还是很开心的。两三年前,影视还不是特别热,我们也做了一些示范布局,今天显然泡沫严重,再投资就有风险了。做早期投资的时候还是要很小心怎么抓机会,怎么布局,买门票,有很多的细节,技巧上需要斟酌。

谈谈我们对投资机会的一些反思。2016年刚好募集了新的基金,我们选了几个方向。

第一,TMT及创新消费。过去这两年大消费和TMT形成高度的相互渗透,边界越来越模糊。已经很难说今天消费和互联网没有关系,互联网和消费场景没关系。

第二,专业服务。比如医疗、供应链。服务业在GDP当中占比在快速上升,结构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未来服务业面临比较大的发展契机。

第三,智能制造。这点和其他机构观点不太一样,可能很多投资机构不怎么看制造业了,或者对制造业持保守的态度。但是我们反而在两年前开始坚决布局制造业,现在看效果不错。过去两年投的制造业标的,都获得了每年50%以上的高速的增长,也是很让人欣慰的。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工业4.0部署投资,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寻找新的机会,包括在一些特别新的项目,我们也会做积极的布局。

布局的方法有几个特点。第一:早期布局,先占个坑,一旦风口起来,再开大支票。第二:投资组合策略当中,整个基金,比如五亿美金,拿出来2500万美金专门做一个早期布局,可能这类风险很大,也许就全输了。但是至少让我们愿意迎着风险而上,能够捕捉到机会,不错过一波大的浪潮。


640.webp (3).jpg

屈田:大家好,我是蝙蝠资本的屈田。我们基金现在主要专注于投跟互联网相关的早期的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我们发现过去在互联网投资方面最热门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相关,包括O2O,包括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这些领域新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都变成蓝海。像我之前投资的像美团,UC手机浏览器,像房多多都是前一波创业机会,我们也在关注下一波跟互联网相关的新的创业机会在哪些领域可能出现?

现在我们主要关注几个方向:

第一,人工智能在各个垂直领域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比如阿尔法狗。一个是企业员工成本是巨大的负担,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趋近于实用阶段,他们在很多领域可以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或者需要一些大数据辅助的这种专业判断的领域,他们甚至比人工还可以做的更好。这些领域,包括像一些企业方面的应用,包括像医疗方面,都能看到很多投资机会,所以我们非常关注这些领域的机会。

另外,我们关注大家使用互联网终端的变化。过去可能最普及的是手机是大家最能接触互联网的终端,但是下一步我们看到物联网的普及,各种各样的智能家电,传感器,我们的互联网终端无处不在。包括像VR、AR这些设备,都是用户重新接触互联网的方式,这里面也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包括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就是帮助传统家电企业把他们的这些家电变成智能家电。尤其现在像美国这方面业务发展的非常迅速,像美国的亚马逊新推出的echo变成家庭的一个智能终端,它需要各种各样的电器跟他们去连接,实际上中国传统家具企业对美国产品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所以我们看到这类公司快速的增长。

 第三,我们关注一些过去属于政策禁区,或者政策模糊地带的一些创业机会,我们能看到政策在逐渐打开,比如像互联网金融领域,尤其互联网保险领域,我们投资的一个水滴互动,也获得非常快速的发展。包括像一些医疗领域,现在也有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开始出现。我们认为这些领域都是非常具有投资潜力。


640.webp (4).jpg

李潇:大家好,我是愉悦资本的李潇。谈到投资策略,宏观上我们是专注,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资本市场噪音非常多,各个领域大家都在积极布局,但是作为投资人而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任何行业,阶段都要凑热闹,不一定能够带来很好的收益。所以,在几个熟悉的根据地,我们是持续不断的沿着产业链做投资。例如:在汽车、交通出行领域,我们曾经投资了易车,神州租车,途虎养车,摩拜单车等。在互动娱乐领域,从早期的乐逗游戏,乐元素,天神娱乐到微票,也是做了很多。还有互联网房产,我们投资了中国的airbnb小猪短租,后来又延展到做商业地产租赁服务的好租,WeWork模式的梦想加。

 除了这些根据地,在一些新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机会。首先是大数据,大数据已经提的非常多了,过去很多人都在说,但是不知道大数据是什么以及商业模式是什么?但是,这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我发现企业对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过去大家都是粗放式经营,躺在那里就把钱赚了,数据不重要,数据分析软件可能也只是企业几个决策者在用。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成为各个部门最终做决策的利器。一个企业就可以卖很多account。

其次,数据在很多行业里面,特别是金融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在金融行业,数据跟业务是紧密相关的。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风控系统,直接可以给他带来坏账率的降低,带来的都是利润。如果给他做一个基于数据的营销,直接带来的也是利润。金融机构本身也愿意为这种服务付钱。这个领域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会有非常长足的发展。

另外,消费升级是未来20到30年的投资赛道。过去很多人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了,我不是特别同意。如果去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去旅游或者考察,你会感觉他们的消费和服务比中国还是领先太多,未来不会像O2O  1.0时代只是做一个连接,而是需要深度从供给侧进行改造,做好的产品,做好的服务,这些长期都是有巨大机会的。谢谢!


640.webp (5).jpg 

杨少锋:大家好,我是会同资本的杨少锋,我们这个基金成立时间不长,我们三个创始合伙人,一个是原来诺基亚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何庆源先生,一位是AM(音译)的全球副总裁蒋华女士,我们之前主要做二级跟一级半市场,所以我们跟前面几位有比较大的差别,我们投的企业都是比较成熟的,我们更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否能达到IPO的门槛。我们基本出资人都是一些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基本上围绕上市公司并购这块的业务为主,这块应该是可以跟很多创投朋友有资源上的对接。

今天这个论坛提到一个新挑战,我想有两点体会。我觉得对于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第一个挑战,我觉得现在咱们这个圈子越来越壮大了,干创投的越来越多了。但是,另外又觉得非常恐惧。为什么呢?以前总觉得干投行,干创投是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事,是一个很专业的事,现在突然发现很多小年轻,80后、90后都出来了,动不动搞得基金规模还挺大,而且还真都能募集到资金。

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行业谁都可以干,谁都很容易能募到资金,一定是这个行业出泡沫了。这两年一个新创的公司动不动开价估值一个亿,不知道他们的估值怎么来的。我很难理解这种行为。所以,第一个挑战,我觉得干这个行业的人太多了,钱太多了,以至于标的越来越贵,泡沫越来越大所以这行越来越难干了。可能不像君联和信中利,我们是从后端往前端干的,我们感觉好的标的越来越难找。

第二个挑战,IPO提速完之后,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一年半以内,这几百家企业基本上都发文了,剩下的好企业大部分在刘研刘总的手中,大部分在新三板的创新层200多家中,如果新三板的创新层这些好企业再IPO完还有多少家企业是值得投资的?我想不会太多,也就是大部分企业实际上走不到最后这一步,就是达到IPO基本的财务指标,因为你要退出,退出主要还是在上市。绝大部分企业在成长这个过程中都死掉了,也就是现在赔的700多家,再加上创新层的200家,未来五年之内最后能真正走入市场的也就是1000来家公司。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我们可以投给谁呢?我个人认为一切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我衡量一个企业好不好,最终要看它能不能有很好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所以,我觉得对我最大的挑战,第二个挑战就是可投的好标的太少,谢谢!


 640.webp (6).jpg

 寇祥河:大家好,我是中海资本的寇祥河,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组委会把我们几个投资老兵放在青年投资家论坛了,因为在台上的嘉宾有几个是新创立的基金的创始人。我们中海资本于2015年注册,2016年4月份三支基金成立。从这个来讲是我们新成立的基金,但是我们在VC行业里干的时间都比较长,像中海资本的创始人都是来自主流机构,我本人在创投行业干过8年。

我们中海资本相对投的比较活跃,去年2016年投了20余家企业。投的这麽快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我们看好了2017、2018年资本市场改革会带来的机遇,新三板创新层已经大半年了,但目前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出来,针对创新层国家肯定会出新的政策,像转板制度的推出、公募基金入市等等值得期待。另外,一个大的改革,注册制会不会实施?尽管现在官方提的少,但是我们判断,注册制有可能会实施。为什么说注册制可能会实施呢?主要基于两个判断: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到推出注册制,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给国务院有个两年期的授权,到2018年2月底到期了。如果从讲政治的角度,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不实施,也会形成“事实上的注册制”,目前发行速度特别快,有的说这就叫注册制了,也就是事实上的注册制。

 我们中海资本投资主要是VC,我们这些创始人主要在VC公司干了多年。与投资后期的PE机构相比投VC阶段的项目要求高一些,资金量可能小一些,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项目源也相对多一些。

中海资本主要投资三大板块,一个就是TMT,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这一块,我们去年投了8、9个项目。另外,文化娱乐业投了6、7个。第三,高端装备制造业投了3个。大健康也是我们关注的领域,2016年投资了一个三类医疗器械的项目。

2017年我们也布局了一些Pre-IPO项目,毕竟要给股东赚钱,我们现在募集的第四支主要针对Pre-_IPO项目,对下一步的投资,中海资本在行业上进行微调,首先加大对传统行业的投资力度,因为现在国家总的政策是驱赶资金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走,包括过去两三年我们不太关注的传统行业最近都陆续上市成功,对我们很有启发。而那些纯粹烧钱、炒概念的商业模式相应的减少投资,甚至不会再投资,除非确实有核心竞争优势的。

   

 640.webp (7).jpg

钱学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汉理资本的钱学锋。其实我是在座的可能年龄里面60后的大叔级的,但是是怀着90后的心态来参加青年投资家的论坛。一方面我是十六年前从华尔街回到国内,开始放弃了律师的生涯,开始从事卖维生素C的这个行当,为什么叫卖维生素C呢?因为2000年年初,1999年底回来的时候大家不知道VC是一个什么行当,当时大家都认为是卖维生素C,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别以为很牛逼,其实挺苦逼的。

 所以,一路走来其实是VC的老兵,但是从另外两个角度,也是青年投资家。为什么呢?第一个层面,我们第一个基金是2010年成立的,所以到今年生命周期“6+2”,这个“6”已经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基金的角度,我们刚刚进入了“成人礼”。到期以后,其实在座的大家都知道到期有到期的苦恼。我不知道在座的好还是不好,但是我们LP对我们还是相当满意,因为这些LP都是成功人士,也投了很多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基金。所以,每次到过年关的时候,我们“成人礼”的这个VC就是面临着这个问题。

刚才有几个新锐的你们还在投资期,所以我说我给我的团队以后一个核心的考核指标,你别跟我讲我今年投了多少项目,我希望未来的某年,汉理某年的退出的项目是等于或者大于你的投资项目。那说明你的基金已经是好比是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50年的葡萄藤,不是一载两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说明你这个基金很成熟,很稳定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其是青年。

第二个意义上的青年是什么?就是对新三板的认知。刚才我们听了天星资本的刘总分享了对新三板的宏伟的大计的认识。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募了,其实我们进入新三板还是比较早的,2014年进入新三板,2015年募集了第一个新三板基金,2015年的6月份基金募集完了以后,窃喜之余,不得了,天要塌了。大家知道2015年6月份股灾来临,新三板的指数流通性一泻千里。一下融了几个亿怎么办?也不能瞎投,但是也不能不投,你募了新的基金不投就是等死,瞎投是找死。也许找死比等死还有机会,所以我们开始摸索。去年下半年我们摸索到一个什么?昨天晚上我们会长一起吃饭,我说我2016年一不小心加入一个民主党派,叫“集邮党”,就是2016-2017年非常特殊冒出来的一个新的名词,就是“集邮党”,就是你在1980年猴年的生肖邮票,当时听说八分钱,现在是几万块钱,所谓“集邮党”就是在新三板上准备转板的企业,转板前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开始埋伏,定增也好,接盘也好,然后投资它,他马上就停牌报IPO。所以这个角度,去年我们接盘一家企业,6月30号准备转板,6月27号董事长从金融街打电话来,我的照顾书已经印好了,但是有一个牛股的做市商200万股一定要退。

所以,当时“集邮”帮忙的,我帮了他这个忙,售让了几百万股,78小时以后,果然把材料报进去了,停牌了,IPO排队了,一排队以后,好几个基金朋友都说,钱我总有没有想办法转让一些给我们,我说这个东西好像公司、律师都不同意,因为一旦停牌以后,这个东西就不能代持。所以,这么一个小小的窗口期,慢慢的去年下半年很多嗅觉灵敏的基金也好,个人也好开始。

所以,上个月汉理专门可能是第一个募集了一个转板基金,所以专门去集邮。我们现在瞄准大概15家左右转板的,包括刘总,已经有很多合作空间,因为他们早年进去以后,其实新三板基金到2017年上半年70%的新三板基金到期了,怎么办?你再陪着他一年半,两年的IPO很难。所以这些基金急于要退出,所以我觉得在座的机会都很大。

谈到投资逻辑,实际上我们的投资逻辑因为去年国务院已经发文了,正式把投资新三板作为一个创投,新三板不是二级市场,是VC干的活。所以,另外新三板现在定位也不是一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了,基本上是针对机构投资人。所以,还是VC、PE的主战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投资逻辑也很简单。第一,企业的成长性。第二,资本市场的套利空间。纯粹去为了套利这个还是我觉得有一定的泡沫的。所以,如果是你投资在一个朝阳行业,未来三年有30%,50%的增长,哪怕IPO不了,这个企业还是在增长,未来还是有价值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这是我们用VC的眼光,用VC的专业手段来投资新三板。

为什么?我们最近在做“集邮”的转板项目里面,大部分都是二级市场基金,二级市场基金,知道你要去转板,二话没说几千万就认购了。我们VC要做尽调,我们要对行业做研究,我们要去现场进行访谈,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都要现场一对一的面谈,然后你的十大供应商,十大用户,三大竞争对手基本上都要做一个了解。差不多这么一遍下来,二级市场的基金早就进去了。所以,这一点来讲,我们用VC的眼光来做,这个东西我们还是有自己的原则。

所以,我觉得2016年对于VC这个行业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三座大山,募、投、管、退,募集难,投资不容易,管理、退出也挺难。所以,这个角度来讲,虽然各家做出非常好的成绩,但是这个行业不容易做,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中国和美国,尤其是美国,只有10%的基金能够融到2倍基金,3倍基金,所以对我们在座的都是任重而道远。


 熊俊:钱总特别超前,把我们下一个要讨论的问题都提前说了。先补充介绍一下,王俊峰是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我是熊俊,万融资本的创始人。我看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第一个,今天台上七位嘉宾,涵盖了天使、VC、PE、二级市场,我做PE和并购基金,所以正好我们加在一起,正好凑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

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基本上大家的投资方向都比较集中。比如说消费升级,基于创新消费的服务升级,大TMT,然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家都是集中在这些领域里面投资。

所以就看出问题来了,包括刚才杨总和钱总讲的这个问题,过热、过难的问题,尤现在募、投、管、退都很难。我今年一创业也发现,形势很不乐观,尤其2016年下半年开始,钱也不好募,投资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也越来越难投,好项目感觉越来越少。投后管理也越来越难管。比如前段时间过热的O2O,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大面积的创业企业死亡。另外也退不出去。就是募、投、管、退都很难,台上各位都很成功。我们想听一下,在募、投、管、退很难的情况下,你们怎么做的?你们有没有创新的方式或者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王俊峰:过去两年有两个词在很热:一个是“资产荒”,大家都说找不到好资产。第二个词,“资本寒冬”,创业企业找不到钱。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挺奇怪,不合理。我们的看法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第一我们没有感受到什么“资产荒”。“资产荒”这个词是从银行、信托出来,他们做偏债投资的时候发现找到好的企业不太容易:现金流又好,负债率又低,还要借很高利息成本的债,这当然不好找!“资产荒”从这儿来的。但是,在股权投资市场,说实话没有感受到什么叫“资产荒”,这么多企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奔上创业的大道上,真的不缺项目。三板有一万家挂牌企业,显然有不少有价值的企业在里面。什么时候会感受到“资产荒”呢?就是想赚快钱的时候!想找一个又有利润,马上能报材料,还有明显的套利空间,这种好事太少了,所以慌!。做VC、PE的人,如果都去追逐所谓的白马,一定会觉得困难。

我们的使命是和创业者共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往前走,不走寻常路,在别人不敢投资的时候去下手,在还没有盈利的时候有出手,这也是创投的使命。从投资的实践上看,在拐点的左侧往往是最舒服的,价格便宜,但要忍受一时的痛苦。拐点的右侧的价格显著起来,风险反而没有降低多少,其实更难。

说到“资本寒冬”。其实站在VC、PE这两个行业的人感觉的是资本过热。钱多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很明显。两年前我曾经说过:三板的出现会倒逼整个行业的估值体系崩塌。现在只要是企业挂了三板,估值的预期,怎么也比照IPO发行的23倍来说话。三板上出来定增的开价基本上都是照着20倍以上,30倍说话,能不能融到再说。包括一些新出来创业的企业,刚才有嘉宾说一出来估值一个亿,我看到的是一出来喊一亿美金,真敢开价!事实上今天看着好像高价融资了,最终还得回到商业的本质,有没有给社会创造价值,给客户创造价值,给股东创造价值。只有真正创造价值,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这个公司才撑得住,再会飞的猪,如果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早晚会跌下来。所以,我自己的看法,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回到业务的基本面上来看投资这件事情。

我们怎么应对?第一,在早期入手布局。第二,围绕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而不是跟风,听说这个领域好就搞一搞,不做不熟的领域。第三,不是追逐项目,而是创造项目。我们过往形成那么多上市公司,和他们一起联手,既能够找到好项目,又有好价格,未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屈田:我是做早期投资,确实早期项目质量,包括团队也在下降。我们的做法就是更多的跟一些基金合作,扩大项目的来源,不光是你自己和一些兄弟基金合作,然后可能每个项目投的钱不多,但是可以多投一些项目的数量,有比较大的项目数量基数情况下里面会有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在他后续发展过程中,我们再增加投资,不断的增持我们项目中的持股比例,提高我们基金的收益。

李潇:今天投资行业,大家觉得有蛮多困难。实际上跟中国很多行业都很类似,一窝蜂,很多人都闯到这个行业里边。让大家觉得有点不知所措,非常正常,会有一定时间的整合期。其实本身做基金这个事情是门槛很高的事情,这两年给大家做低了。

谈到如何应对,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就是要看得懂,看得早,不跟风。当然,也不能太早做了炮灰,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你要真正懂这个行业,挖掘出早期项目的价值。我们过去投的很多项目,回想一下都比别人要早一些。例如,我们投资移动游戏是在2011年,投资汽车后服务是2013年,投资摩拜单车的时候也是在2015年只有一辆车的时候。所以,只有比别人看的更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你才有可能跑在前面。   

 杨少锋:我们会同本质上是并购基金,因为我们大部分LP都是上市公司。我自己原来最早做二级和一级半。所以,谈谈我对这一块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资本最大的敌人是时间,二级市场我们看了这么久,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概念说能炒一年以上,再好的概念,最终把时间拉到两到三年的维度来看,没有业绩支撑所有概念最后都会灰飞烟灭,只有一个是最后的真正的逻辑,就是成长性,稳定的成长空间。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也还是跟二级市场相关,作为并购基金,我们的投资是不能失败的,因为我的每一笔投资都是锁定退出这个通道。然后,我们在最近碰到一个特别大的困难,为什么?因为现在IPO一提速,大概一年半,如果把700多家发完,最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也就是说,两年之后,三年之后,当上市不需要再排队的时候,就是不需要注册制了,你达到这个标准,马上来,前面没有人再堵着,这个门是敞开的,这时候所有上市公司还会有现在这么高的估值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还有意义吗?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在重塑,而且这种重塑不是两年开始重塑,而是现在已经开始重塑了,所以我们最近谈的很多项目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你给他多少估值,是否还按照现在主板的价格进行估值。我个人认为这个估值的体系已经被破坏了,我们下来A股大量公司股价是撑不住的,它的市盈率是业绩根本撑不起的。所以大家现在再去投项目,我个人的建议是,早期要凭眼光,如果是中后期的项目,一定得便宜,把钱投出去不叫本事,有本事你退出时候要能有好的回报。

我们去年当时有一个股票,最后净值5.0退出的,很成功啊,去年整体业绩很好,可我还是觉得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投在平安银行的定增被平仓了,这一单所有的投资人都亏钱了,至少在他们面前我们不算成功。所以我们不要只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拿出来,我们更多要分享失败的教训。我觉得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有很多人会哭,因为我们原来的估值体系有问题,现在估值体系被重新树立,现在看着挣钱的投资项目,到IPO退出的时候可能根本不挣钱!

 寇祥河:在VC/PE行业我也算老兵了,在这个行业的主流机构,如深创投、中科招商干了八年多,对这个行业相对比较了解。我感觉有危就有机。为什么我们投的比较快?除了前面提到的制度红利值得期待以外,另外就是现在经济不好,是投资的好时候。现在经济不好,市场帮助我们淘汰了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剩下活的不错的企业,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企业,相对有竞争力。第二,目前做投资,由于很多投资机构投资放缓,竞争相对减少,可以把投资价格降下来另外,中海资本投资先选行业,再选团队。根据我们以前做投资的经验与教训,已投项目后来出现大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么行业出现了问题,要么团队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影响相对没那么重要。

我们目前主要投资一些前瞻性的行业,如人工智能、VR游戏、移动办公、智能可穿戴、内容电商、工业级无人机等都投过,文化娱乐我们也投了很多,像儿童动漫、童星经纪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我们现在投资要重点考虑的核心因素,或者说关注的问题,就是注册制实施以后,或者股票发行这么快,以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有可能大幅下跌,即使我们投资的企业上市了,我们能不能挣钱?我们是先选行业,再选这个行业谁做的比较好,哪个团队有竞争力就选择投资哪个。谢谢!  

钱学锋:主持人的问题是募、投、管、退都难,的确,但是难的里面才有机会,难的里面才有我们各位能够干活。如果是吃瓜的群众都能干,可能也没有我们的份。具体来讲,我简单的讲,募资实际上的确,我去年花了洪荒之力来募资,虽然是搞集邮的、转板的,其实很多都非常喜欢,但是募资也不容易,我们开始学会和机构投资人打交道。以前百分之百都是自己在募,最近两年看起来自己募有点难,所以开始和机构合作,和机构合作无非就是分钱,所以怎么把机构做大,各切一块。所以,如果台下有母基金也好,财富管理公司也好,或者怎么样,机构投资人我们都有兴趣来合作的。

那么,从管理和退出,实际上因为去年宏观经济挺糟糕的,所以我们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奇葩的事情也出现在汉理的被投企业里面,包括比如有董事长跑路的,失联的,也有董事长,创始人因为健康原因去世的。所以,这种情况发生以后,这样的公司丢变的摇摇欲坠了,所以投资人怎么救活?我们就变成救火队的一分子了。但是,从基金的角度,募、投、管、退最核心的还是投资,投出牛逼的项目,募也好,投也好,投的一刹那可能决定这个公司60%到70%的基因已经落定在那儿。

所以,投资角度分享两点心得。第一,一定要独立思考,从汉理角度我们从来不去追风,作为明星是找风口,而不是追风口。举个例子,六年前的时候电商团购如火如荼,神州大地到处是做电商,做团购的。其中有一个细分领域,基本上很多VC都不看好,就是电商服务的,大家都去投淘品牌,恰巧汉理在这个领域投了前三大TP的两家,一家前年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另外一家利仁利庄(音译)已经主板A股等着上市。所以,你投6家淘品牌,90家已经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投的角度,提前我不布局,就等到C轮的时候,长出来了,所剩无几的时候投其中的一家,我们投了韩都衣舍,就是当年的淘品牌,所以一定要找风口,而不是追风口。

第二,从过来人来讲,投资都要付学费,别以为这个行业特别好,一下子投了很多,这是有风险的。现在投资觉得好的东西,五年,六年,七年以后未必是好东西,我们对很多年前投资的项目,现在来看,现在带给我们好的汇报的,当年投资投审会的时候都是差点要否掉的项目,反而当年的明星项目,过了若干年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明星的台上跌落下来,所以投资本身要付学费,从我们角度来讲小步快跑,哪怕投输了要输的明白,投赢了,赢的光彩。所以,对我们来讲,本身基金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机构,要不断的小步快跑,不断的学习,失败会变成成功之母,谢谢!

熊俊:一圈下来以后发现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了,刚才王俊峰总和李总讲时间是投资的朋友,然后到杨总那儿讲,时间是投资的敌人。我现在搞不清楚,时间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可惜今天时间关系,没有办法详细讨论了。反正对我这儿来讲,时间一会儿是朋友,一会儿是敌人,投之前希望它是敌人,投后希望慢一点过,又希望它是朋友。我们万融资本去年一年的时间投了10个PE项目,4个并购项目, PE项目投了5个多亿,并购项目投了35亿,总的来讲大概40亿左右。一个新基金搞这么大的规模,我现在特别希望时间是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