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领导
专家顾问
组织架构
会长单位
协会章程
协会新闻
联系我们
协会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国际合作
国际活动
项目展示
合作机构
加入协会
会员权益
申请入会及流程
会员单位要闻
定制服务
出国考察定制
迪拜公司注册、财税全链条服务
国际论坛
第九届
第八届
第七届
第六届
第五届
第四届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领导
专家顾问
组织架构
会长单位
协会章程
协会新闻
联系我们
协会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国际合作
国际活动
项目展示
合作机构
加入协会
会员权益
申请入会及流程
会员单位要闻
定制服务
出国考察定制
迪拜公司注册、财税全链条服务
国际论坛
第九届
第八届
第七届
第六届
第五届
第四届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加入协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加入协会
/
会员单位要闻
会员权益
申请入会及流程
会员单位要闻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陪同阿联酋驻华大使阁下参访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助力阿联酋驻华大使馆外交官参访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2025 开年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投资路演圆满举行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走进会员单位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助力北京昌平“超维发展”
查看更多
同创伟业:准入门槛再降 公募牌照优势渐消
2013.02.27 09:52
2月18日,证监会正式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在明确了券商、保险、阳光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业务资格条件的同时,还增加了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规定。
新的管理规定意味着持续十余年的公募牌照优势将逐渐消失。随着政策的放松,未来基金公司的数量可能会爆发式增长,原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甚至认为“未来3年将出现300家基金公司”,目前现有基金公司数量为70余家。
事实上,距离该项政策的正式实施尚有4个多月,各类机构早已摩拳擦掌,做好进军公募领域的准备。在该项政策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初,机构陆续闻风而动。按照征求意见稿规定,取得基金业协会的会员资格是这些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前提之一,而这也直接导致基金业协会迅速扩编。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13年1月3日公布的首批25家资产管理类特别会员名单中,上海重阳、上海彤源、上海朱雀、北京星石等19家私募机构赫然在列。而2月17日公布的最新一批入会名单中,25家私募、10家券商以及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均榜上有名。
业内人士估计,至少有30多家券商、10余家私募有实力涉足公募业务,而人保、国寿、泰康、新华、平安、太保、太平等7家保险机构更有望拔得险资涉足公募基金头筹,这也意味着有望取得公募业务开展资格的首批资产管理机构将超过50家。
由于对VC/PE的准入资格中包括了“具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最近3年管理的证券类产品业绩良好”等多项规定,清科研究认为大部分VC/PE机构主要参与股权投资而并没有证券投资经验,因此,绝大多数VC/PE机构短期内无法进入公募证券投资领域。即便如此,目前弘毅、深创投、中信并购基金、久银投资、深创投、同创伟业、新沃投资、中科招商、复星、赛富、君丰等多家VC/PE机构仍然积极加盟基金业协会。
降低准入门槛只是公募行业市场化步伐的一步而已。最近几年,基金行业的准入门槛虽未有明确降低,但是审批速度却在加快,牌照的稀缺优势已经大不如前。
截至目前,基金公司总数已近80家,其中2010年以来成立的便达17家之多。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年末监管层也开始放开对城商行发起设立基金的限制。目前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在加紧筹备新基金公司。
昔日“门禁”森严的基金业即将大开城门,未来行业格局势必因此生变,有业内人士甚至高呼“狼来了”!
垄断壁垒的破除将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将对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形成难以预料的冲击。不得不提的是,自2008年后,整个基金行业逐渐陷入发展瓶颈,市场口碑越来越差,尽管新基金公司不断加盟,新基金数目持续攀升,但资产管理规模却停滞不前,发行市场更陷入争夺存量、“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结果不但大型基金公司增长乏力,新基金公司更是生存堪忧。如此背景下,新基金的加盟意味着原有的市场蛋糕将面对更多的竞争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鲜血液的补充会给行业注入活力,为行业走出发展瓶颈提供动力,因为参与者的增加必然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进程也将随之加快。经历了市场的试金石后,一批具有高超资产管理能力或者独特经营手法的基金公司终将脱颖而出,带领中国基金业走向成熟。
早有研究表明,一个具有活力的基金市场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便是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如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历史便是如此。根据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的研究,在美国金融机构逐步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不同机构逐步进入公募领域直接促成了美国共同基金的持续发展壮大。
20世纪60年代末,保险公司成了第一个提供公募基金的“外部人”;20世纪70年代末,证券公司也发起了公募基金;20世纪80年代,银行也可以开始发起公募基金。最终,基金行业变成了一个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实业公司和外国企业都参与其中的行业。
有趣的是,尽管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机构接踵加盟设立新基金公司,但并未成为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主导者。数据显示,2011年末,75%的基金由独立基金顾问公司发起,这些公司管理着超过60%的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非美国机构发起的基金占据的比重不大,仅分别占7%、5%和3%的比重。
新竞争者的大批涌入非但没有击垮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反而激发出行业潜力,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如今,国内基金业也走上了与美国共同基金相似的发展路径,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伴随行业竞争者的增多,一直为人诟病的管理费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国内公募行业主要实行固定管理费率,“旱涝保收”的局面经常引发投资者的激烈批评。而行业竞争者和市场成熟度增加后,基金行业将有条件实施“有差别化的固定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基金管理公司将根据竞争的局势来确定管理费水平的高低,投资者将从中享受到管理费率的让利。
但无论行业门槛如何降低,资产管理能力将始终是公募行业核心的竞争力。基金公司忙于在新的投资领域开疆拓土的同时,仍需继续加固投资实力。
E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