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众多企业老总不顾一切选择“新三板”?
继7月21日挂牌企业数量超过A股总数后,新三板市场容量继续高歌猛进。截至8月3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3055家。挂牌企业数量每天都在刷新高,但做市成交额和成交量却在持续萎缩,新三板呈现冰火两重天 。
值得关注的是,各家券商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新三板高速扩容状态有望继续。新三板有何独特之处?为什么今年特别火?企业老总们为何不顾一切选择新三板?自然人投资门槛为什么这么高?
带着一系列待解问题,中国发展网为您推开新三板的大门,一探究竟。
那些冲击新三板的“名家”
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2014年前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就在A股的政策牛市来临之际,新三板的话题也在众人的视野中繁荣了起来。到处都在说新三板,近来都有谁在新三板“折腾”?
据中国发展网了解,8月3日消息,酒仙网启动新三板挂牌进程,可能在2016年春节之前挂牌。数据显示,从2011年以来这家酒类电商平台累计获得了7轮14.3亿元的融资。这样也为其下一步IPO重新启动时登陆A股市场打下基础。
被称作“逆袭的包子”的庆丰包子铺近期也传出将挂牌新三板的消息。就在人们揣测之际,北京庆丰包子铺总经理高文慧向媒体确认,庆丰包子铺拟以借壳上市的方式在明年登陆新三板市场,如果顺利,有望明年3-4月登陆新三板。”由此可见,“包子第一股”即将诞生的消息的确靠谱。
而作为国内创立时间较早的BBS社区之一,也或即将登陆新三板。7月31日晚间,天涯社区公告获批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据转让说明书显示,近两年公司累计亏损逾7500万元。公司决定以13.33元/股的价格向特定对象定向增发300万股股份,募集3999万元,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目前,不少金融机构也开始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上市梦想。永诚财险作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险企,目前已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率先问津新三板。阳光保险以及一些保险网络中介平台也对新三板表现出极大兴趣。
此外,据透露,由俞敏洪和盛希泰创办的洪泰基金,如今也将目光瞄准新三板。
新三板挂牌业务究竟有多火?
据《金证券》报道称,一位从事新三板业务的券商人士表示:“即便是各项条件都符合的企业,想要挂牌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年底了。”目前想上新三板的企业比较多,“有时候一天能见2-3家企业的老板,都是咨询挂牌的。”
沪上一位场外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承做都是交给营业部,但今年专门成立了团队负责前期接洽和尽职调查。因为积压的潜在项目比较多,必须做出取舍,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干脆放弃不做了。”
据了解,新三板挂牌过程“前慢后快”。在中介机构向股转公司递交挂牌申请之前,先要经历前期咨询、中介机构进场、中介机构尽职调查、解决历史问题、股改、券商内部审核等步骤。“这些前期工作的工作量跟IPO差不多,少说也要好几个月才能走完。”前述券商人士介绍,再加上向股转公司递交材料后,排队时间2-3个月。整个流程下来,最快也要半年以上。
而排队时间拉长,个别企业开始动脑筋,想通过借壳方式实行快速挂牌。“我们不建议客户借壳,股转公司也不支持这样做。”齐鲁证券场外市场部人士直言,原因是目前新三板融资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不管是定向增发、股权质押贷款还是私募债发行,整体情况并不活跃。
为什么中小企都想挂新三板?
得新三板者得天下!现实是否真如江湖中所传所说?
拥有一家专业从事能源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的魏总向中国发展网坦言,公司想发展,但目前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压力,挂牌新三板,多是出于缓解资金紧张的考虑。且新三板的再融资时间短,并且审批手续简单甚至可以免审批。
而“魏总”恰恰代表了一个群体,甚至中小企的生存现状。
据《金融界》报道,新三板英雄会创始人李浩先生说,“快速融资是中小企业主的集体诉求。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中小企业主前来咨询,多数都是询问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快速登陆新三板的问题。”
从事互联网高新行业的王总则直言一直在观望新三板。虽然企业目前尚未盈利,但还能勉强坚持下去,但对融资同样有迫切需求。新三板试点扩至全国的政策落地后,政府明显加大了对新三板的关注和投入。
新三板市场采用“小额、灵活、快速”的贷款模式,为挂牌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恰好能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
1.成为企业融资的平台
新三板的存在,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会因为有了新三板的制度保障而主动投资。
2.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园区公司一旦准备登录新三板,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先进行股权改革。同时新三板对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比照上市公司进行设置,很好的促进了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3.为价值投资提供平台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投入新三板公司的资金在短期内不可能收回,即便收回,投资回报率也不会太高。因此对新三板公司的投资更适合以价值投资的方式。
4.通过监管降低股权投资风险
新三板制度的确立,使得挂牌公司的股权投融资行为被纳入交易系统,同时受到主办券商的督导和证券业协会的监管,自然比投资者单方力量更能抵御风险。
5.成为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新方式
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搭建,对于投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成为了一种资本退出的新方式,挂牌企业也因此成为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另一投资热点。
6.对A股资金面形成压力
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就等于多了一个大市场。虽然短期挂牌的企业是通过定向增发来融资,但是随着挂牌企业越多,融资规模也就会越大,肯定会吸走市场的一部分资金。
“新三板”自然人投资门槛为何那么高?
“新三板”的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构投资者,一类是个人投资者。
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多为创业公司,盈利能力并不稳定,投资风险高,因此为保护投资者,国家对新三板投资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对于自然人投资者来说,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证券类资产包括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股票、基金、债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信用证券账户资产除外。另外,还要求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或具有会计、金融、投资、财经等相关专业背景或培训经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与新三板完全无缘。
中国发展网查证资料得知:2014年12月26日,证监会发布证券经营机构参与新三板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券商自营资金、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产品可以投资新三板。意味着投资者借助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便可曲线投资新三板。
主板和创业板这两个场内市场采用的是竞价交易方式,那么场外市场的新三板交易制度又是怎样?
交易方式中的互报成交确认委托,是通过交易双方互报股东账号及席位号,精确定位交易参与者。而新三板又并不设立涨跌幅限制,因此,时有一分钱股票交易出现。今年4月22日,新三板市场有近20只股票出现了以0.01元/股价格进行转让的交易,其中17笔买卖双方竟为同一人。
7月20日当日,齐鲁银行以3.57元开盘,狂跌98.96%并报收0.04元,盘中连续发生多笔成交价为0.01元的交易。
其实,在新三板协议转让市场中,类似齐鲁银行的“1分钱”交易现象并不鲜见,圣泉集团、坦博尔、大富装饰等多只股票都曾有过1分钱的成交。因新三板交易规则存漏洞,知情人士称将调整协议交易中的定向交易制度。
“新三板”的隐忧
谈足了“新三板”的魅力,但人无完人,事无尽美。企业上新三板有哪些劣势以及板中态势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首先,由私人公司变为非上市公众公司。
过去是小企业,管理、经营企业老板自己说了算,董事会可以不开、股东大会可以不开,决策是一道圣旨下了,下面马上执行。现在企业上新三板了,企业的经营需要董事会决策,重大事项要上股东大会,财务要公开。
其次,公司治理、财务规范化,成本增加。
非上市股份公司要按照全国股转系统规则要求进行公司治理,做到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五独立,要聘用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财务规范了,税收增加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同时要考虑每年增加的券商持续督导费用、审计师费用、律师费等等。
此外,对于市场来说,自新三板扩容以来,交投活跃度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痼疾,虽然现在做市转让交易火爆,但市场的整体流动性仍然有待提升。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做市转让股,但协议转让的股票仍占主流,这会影响到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